中欧·操场上的成长引路人: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育人故事
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,洒在塑胶跑道的白线上时,张老师已站在操场中央,将跳绳整齐码放在器材箱旁。他揉了揉发涩的眼睛——昨夜为设计“趣味定向越野”方案熬到了十一点,此刻却因看到三三两两走进校门的孩子而精神一振。“早上好!”他笑着向每个经过的学生挥手,声音洪亮得能传遍整个操场。

一、晨光里的“唠叨”与温暖
七点十分,晨练时间。张老师带着五年级学生绕着操场慢跑,队伍里突然传来抽泣声。他放慢脚步,看见扎马尾的小雨低着头,肩膀微微颤抖。“怎么了?”他蹲下来,递过纸巾。小雨吸了吸鼻子:“妈妈说……说我体育不及格,以后不许参加舞蹈社团了。”张老师轻轻拍了拍她的背:“舞蹈需要的柔韧性,跑步也能练呀!明天我教你几个拉伸动作,保证让你劈叉更轻松。”第二天晨练时,小雨主动找到张老师,脸上还沾着未干的泪痕:“老师,我觉得腿酸酸的,但好像没那么疼了……”张老师笑着递给她一瓶温水:“这就对了!运动就像和身体对话,慢慢来,它会给你惊喜。”
二、课堂上的“叛逆”与转变
周三下午的篮球课上,一向沉默的小宇突然把球砸向篮板,怒吼道:“我不玩了!”原来他连续三次投篮失误,被同学嘲笑“手脚不协调”。张老师没有批评他,反而抱来两个软垫:“来,咱们换个玩法——‘躲避球大战’!”他把学生分成两组,规定只能用传球方式攻击对方,若被球碰到则淘汰。小宇起初缩在角落,直到同组的班长喊:“小宇,快传给我!”他才犹豫着接过球。一次、两次……当他成功将球传给队友并淘汰一名对手时,教室里爆发出欢呼。下课前,小宇主动拿起篮球:“老师,我能再练会儿投篮吗?”张老师递给他一个篮球:“当然,我陪你。”夕阳下,两个身影在操场上投下长长的影子,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清脆悦耳。
三、赛场外的“隐形守护”
运动会前夕,六年级的拔河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。张老师发现二班的小浩脸色苍白,额头上渗出冷汗,却仍死死攥着绳子不肯松手。“小浩,你手心怎么这么凉?”他迅速摸了摸孩子的额头,确认是中暑后,立刻将他抱到阴凉处,喂服藿香正气水。等小浩缓过劲,他轻声说:“比赛输赢不重要,你的勇敢已经赢了。”后来,小浩在作文里写道:“张老师的手很暖,像爸爸的大手。那次中暑后,我再也不觉得运动是负担,因为我知道,有人会在我累的时候接住我。”

傍晚六点,张老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办公室,桌上摆着学生画的贺卡——“张老师,您是世界上最好的体育老师!”他笑着把贺卡贴在墙上,窗外传来值日生打扫操场的声音。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教案上,那些密密麻麻的训练计划,藏着他对每个孩子的期待:或许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运动员,但他希望能让他们学会在跌倒时爬起,在竞争中协作,在汗水中读懂坚持的意义。
操场上的风依旧吹着,铃声再次响起。张老师整了整运动服,大步走向操场——那里,新的故事正在等着他。
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