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欧·俞敏洪的体育课:从校园到人生的必修课
清晨的风掠过未名湖畔的跑道,俞敏洪的脚步声在寂静中格外坚定。这是他坚持了四十多年的晨跑习惯——无论多忙,每天五点半准时出发,绕着校园跑上五公里。对这位新东方创始人而言,体育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消遣,而是一场贯穿生命始终的修行。

校园时光:跑道上的青春注脚
俞敏洪的体育情结始于少年时代。中学时,他是学校长跑队的“拼命三郎”,每天放学后都要在操场上加练两小时。最难忘的是高二那年县运动会,他报名参加了3000米长跑。比赛进行到最后一圈时,双腿像灌了铅,喉咙里满是血腥味,但他咬着牙冲过了终点线。“那时我明白,所谓坚持,就是明明想放弃,却还能再迈一步。”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,他仍能感受到当年那种刻骨铭心的疼痛与骄傲。
大学期间,他在北大加入了田径队,专攻中长跑项目。那时的他并不出众,但凭借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,最终成为了队里的主力队员。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:“体育教会我的不仅是速度与耐力,更是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冷静,如何在疲惫时激发潜能。”

创业岁月:球场上的团队哲学
1993年,新东方初创时期,办公室里摆着一副破旧的篮球架。每天傍晚,俞敏洪会和员工们来一场“友谊赛”——没有裁判,没有规则,只有一群年轻人为了同一个目标拼命奔跑的身影。有一次,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,大家情绪低落,俞敏洪提议去打球。“输赢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们一起战斗过。”那场比赛,他们输了,但所有人的眼神里重新燃起了斗志。
后来,他把这种“球场精神”带到了企业管理中:鼓励员工参与集体运动,设立“运动奖励机制”,甚至在年会时举办趣味运动会。在他看来,体育是最好的团队建设方式——“篮球场上的配合,就像工作中的协作;长跑时的坚持,就像创业路上的坚守。”
人到中年:泳池边的生命觉醒
2018年,一次体检让俞敏洪意识到自己的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:脂肪肝、高血压、体重超标……医生建议他加强锻炼。这一次,他没有选择熟悉的跑步,而是走进了游泳池。“水的阻力比空气大12倍,每划一下都需要全身发力,这让我重新理解了‘突破自我’的含义。”如今,他每周会游三次泳,每次至少1000米,还学会了自由泳和蛙泳。
更让他惊喜的是,运动带来的不仅是身体健康,还有心态的转变。“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个‘工作狂’,现在才发现,运动能让人放下焦虑,专注于当下。”去年疫情期间,他坚持在家做瑜伽,甚至带着家人一起锻炼,“体育让我们一家人更加亲密,也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平衡。”
结语:体育是生命的底色
从校园跑道的青春呐喊,到商场球场的团队协作,再到泳池边的中年觉醒,体育始终是俞敏洪生命中最鲜亮的底色。对他而言,体育不是一项技能,而是一种生活态度——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压力下保持韧性,如何在平凡中追求卓越,如何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,永远保持前进的动力。
正如他所说: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‘跑道’,只要愿意迈出第一步,就能发现属于自己的风景。”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或许我们都该像俞敏洪一样,给体育留一份位置——因为它不仅能强健我们的体魄,更能淬炼我们的灵魂,让我们在人生的赛道上,跑得更稳、更远。
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