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欧·操场上的口令诗:体育老师的魔法指挥
清晨的阳光刚爬上塑胶跑道的边缘,五年级(3)班的同学们已排着歪歪扭扭的队伍站在操场中央。体育老师老周踩着运动鞋的节奏走进视野时,口袋里的口哨还在嗡嗡震颤——那串即将响起的口令,像一把钥匙,瞬间拧开了整个操场的活力开关。

「立正!」:站成小树苗的仪式
“立正——!”老周的嗓音像块掷地有声的石子,砸在空气里泛起涟漪。原本交头接耳的队伍瞬间绷直: sneakers 磨蹭地面的声音停了,校服下摆被风掀起的小幅度晃动也凝住了。有人偷偷把腰杆再挺高半寸,有人则因紧张攥紧了拳头,指节泛白。老周眯眼扫过队伍,嘴角扯出笑意:“看前面那棵梧桐树,它的枝桠从不弯腰,你们也得学它——站成会呼吸的小树苗。”
这声“立正”不是冰冷的指令,而是给童年筑基的仪式感。后来我才知道,老周年轻时当过兵,站军姿时练出的脊梁,如今成了我们模仿的模板。那些被阳光晒得发烫的脊背,终将在岁月里长成支撑生活的骨架。
「一二一」:踏碎时间的鼓点
“齐步走——!”老周的口令像串跳跃的音符,领着我们绕着操场转圈。起初脚步凌乱如散落的棋子,直到他突然提高八度:“听我的鼓点!左脚落地时,要让大地听见你们的决心!”
于是“咚、嗒、咚、嗒”的节奏在空气中炸开。有人跟着口令数拍子,有人则盯着前排同学的背影调整步幅。我忽然发现,原来“一二一”不是简单的数字组合,而是把零散的时间碎片,踩成了整齐的鼓点——就像人生路上,总需要这样的节拍,让我们学会同步、学会配合。
「向左转」:转向阳光的方向
最让人难忘的是那个暴雨天。老周举着伞站在跑道边,雨水顺着他帽檐滴落,却仍扯着嗓子喊:“向左转——!” 我们疑惑地转动身体,才发现他悄悄把队伍带向了教学楼的方向——那里有避雨的长廊,而他自己的后背完全暴露在雨幕中。
后来他才解释:“向左转不是机械的动作,是要让你们永远记得,困境里也能找到温暖的出口。” 那天的雨水打湿了我们的球鞋,却浇不灭胸腔里翻涌的热乎气。原来有些口令,藏着老师没说出口的温柔。
「解散!」:自由的余韵
当夕阳把操场染成蜜色时,老周的最后一声口令总是格外轻快:“解散——!” 话音未落,队伍便像解开的麻花般四散开来:篮球撞击地面的脆响、羽毛球划破空气的尖啸、笑声撞在墙上的回声……可我知道,那些藏在口令里的魔法并未消散——它变成了下次集合时的默契,变成了奔跑时咬紧牙关的力量,变成了多年后想起仍会心潮澎湃的青春注脚。
如今我常路过母校的操场,偶尔能看见新来的体育老师带着孩子练习口令。他们的声音或许没有老周那么洪亮,可那些“立正”“稍息”“一二一”,依然像古老的咒语,在操场上空循环往复。原来最好的教育,从来不是刻在黑板上的公式,而是融入呼吸的口令,是写在风里的诗——它教会我们站立、行走、转弯,最终成长为属于自己的模样。

而那些关于口令的记忆,早已成了我心里永不褪色的勋章,每当生活需要勇气时,便会轻轻念起:“预备——跑!”
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