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欧·(中文版)官方网站

中欧·荷尔蒙与铁锈:体育生的身体叙事

清晨六点的操场还浸在薄雾里,我攥着哑铃杆,指节因用力泛白。镜子里,胸肌轮廓像被刀削过般清晰,腹肌上凝着的汗珠折射着晨光——这是体育生最熟悉的“出厂设置”:肌肉、力量、阳刚。可当我在 locker room 换衣时,瞥见队友偷偷往背包塞的抗抑郁药;当女队友在训练后对着体重秤发呆,用束腰遮住腰间的赘肉,我突然意识到:我们谈论“体育生”时,到底在谈论什么?

中欧·荷尔蒙与铁锈:体育生的身体叙事

铁与肉的辩证:被规训的身体剧场

体育生的身体从不是天生的“武器”,而是被反复锻造的“符号”。高中时练铅球,教练总说:“肩膀要宽得能扛住一头牛!”于是我开始疯狂吃蛋白粉,周末泡在健身房里推杠铃。三个月后,镜子里的我确实有了“倒三角”身材,可代价是右肩习惯性脱臼,以及每次吃饭时对“热量”的焦虑——原来所谓“强壮”,是一场用健康换来的社会表演。

更讽刺的是,这种“表演”往往带着性别偏见。女同学练健美,总会被问:“你不怕变成‘金刚芭比’吗?”而男同学只要稍微瘦一点,就会被调侃“像个娘们”。我们的身体成了性别的标尺:男性必须“硬”,女性必须“柔”,仿佛偏离这条线,就不再是“合格的体育生”。

中欧·荷尔蒙与铁锈:体育生的身体叙事

Locker Room 的秘密:男性气概的囚笼

locker room 从来不是单纯的更衣室,而是男性气概的“试炼场”。记得第一次进校队 locker room 时, seniors 正围在一起看手机里的美女视频,有人突然拍我肩膀:“小子,还没女朋友吧?赶紧找个,不然丢人!”那一刻,我攥紧了运动裤口袋里的情书——那是同班男生写的,可我怕说出来会被当成“异类”。

后来我才明白, locker room 里的“玩笑”藏着多少恐惧:怕被骂“娘”、怕被排挤、怕承认自己也有柔软的一面。就像队友阿杰,明明喜欢画画,却总在训练后故意摔器材,只为了证明“我是爷们”。直到毕业那天,他在毕业册上写下:“那些砸碎的哑铃,其实是我想摔碎的自己。”

镜中的他者:身体的多重困境

体育生的身体,从来不是单一的“自我”,而是无数目光的叠加。女队友小棠是省游泳队的种子选手,可她总说“最怕站在领奖台上”——因为台下会有观众议论:“你看她那胳膊,跟男人似的。”为了迎合审美,她偷偷节食,导致训练时频繁抽筋。直到教练发现她的束腰,才哭着说:“我不想让别人觉得,女生练体育就是‘不女人’。”

而男性体育生面临的,是另一种困境:必须永远“强”。去年校运会,我参加3000米长跑,跑到最后一圈时膝盖剧痛,想放弃却被观众喊“加油!别怂!”最终我咬着牙冲过终点,却在卫生间吐了一地——不是因为累,是因为我害怕别人看见我的脆弱。

破局的微光:身体的多元叙事

其实,体育生的身体早该有更多样貌。比如校艺术团的学长,既是篮球主力又是舞蹈社社长,他的肌肉线条里藏着芭蕾的优雅;还有学姐,练跆拳道时是“暴力女神”,私下却爱织毛衣,她的手套上全是针脚。这些人教会我:身体的“强”,不该只有一种模样——可以是力量的爆发,也可以是温柔的坚守;可以是阳刚的外表,也可以是细腻的内心。

如今再看镜子里的自己,那些凸起的肌肉不再只是“证明”,而是我和世界对话的媒介。我知道,体育生的身体叙事从不是简单的“荷尔蒙+铁锈”,而是无数个“我”在规则中突围的故事:有人在 locker room 里藏起眼泪,有人在赛场上摔碎骄傲,有人在深夜里质问“我是谁”。而这些故事,终将汇成一条河,冲破“必须怎样”的堤坝,流向更广阔的海洋。

夕阳把操场的影子拉得很长,我摸了摸手臂上的肌肉,忽然笑了——原来最动人的,从来不是完美的身体,而是在破碎中生长出的,属于自己的形状。

作者:momo119655,本文地址:https://guan-ya.net/?id=45,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中欧·(中文版)官方网站

评论专区

留言:

在线报名

请填写您的电话号码,我们将回复您电话